消息及聚會資訊

消息及聚會資訊

Nov
22
《藝術:信仰之言》加神溫哥華十週年藝術展

01:恩典,永死永生的美麗(原名:湯圓)

作者姓名:南依凡
版畫:6.75" x 7"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3:11)

湯圓,這是父親去世後朋友送的兔子,現已成為失智母親安慰的伴侶。在生命的停頓處,無法言語的我們一次次經歷著釋放更新,神置放在心中的永生,在基督耶穌裡保守著我們的心懷意念,陪伴與被陪伴者的連結,神的愛彰顯在這裡。

02:生命的頌讚

作者姓名:Evelyn Koon
版畫:6.75" x 7"

作為一位末期癌症患者,容易感到與死亡很接近。忽然間想起主耶的話: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約11:25)

盼望祂的話給我勇氣活下去。

04:希望

作者姓名:Pei Ching
版畫:5.5" x 7.75"

這個工作坊需要事先預備一些自己喜歡的畫面來雕刻。所以我回到以前退修會得到的故事與圖像。第一個是毛毛蟲變蝴蝶,然後是孤身自處在海邊的鶴探尋並等候著他的日用魚食,最後是家裏一個木鴨子引頸上望的雕像。這是我第一次做雕塑,所以聽從老師的建議選了最簡單的圖像——木鴨子。

等待。當我完成雕塑坐著與基督交談,我聽見“盼望”,那讓我充滿喜樂。我不是光等著,乃是帶著盼望的等候。

07:永恆中的盼望

作者姓名:關慧心
版畫:5.5" x 7.75"

雖然時常聽到炮火的風聲,世界似乎充滿災害、分裂和破壞,壞消息不絕於耳。但耶穌基督應許祂必快再回來。並且這畫中的羔羊和獅子代表着耶穌基督,構成一個圓形、充滿生命力的畫面,代表祂的完美與榮美。羔羊與獅子由下而上延伸,象徵神的國度將取代這混亂的世界,新天新地終將臨到,人要與神同住。

08:我的燈塔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版畫:5.5" x 5.5"


09:跨代同行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版畫:5.5" x 5.5"

11:每早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書法:20.5" x 8.3"


12:喜樂的心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書法:24.5" x 15.8"


13:爾當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書法:18" x 29.4"


14:行公義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書法:16" x 30.9"

15:辛已夏(多結果子)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中國畫(工筆):18.8" x 12"


16:藍色花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中國畫(工筆):25.5" x 18.3"


17 & 18:對畫:蘭花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中國畫(工筆):19" x 36"


19:虛疑(牡丹)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中國畫(工筆):20" x 40"


20:春夏秋冬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中國畫:17.5" x 14"


21:我是葡萄樹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書法


22:生趣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中國畫(工筆):28.5" x 40.5"


24:詩篇23篇(直)

作者姓名:陳頌恩牧師博士
書法:12.2" x 18"


25:與耶穌同行的冒險

作者姓名 : Ally Liu
版畫:7.5" x 5.5"

——有祂在船上就不怕風浪

六年來,我和先生在加拿大的旅程中,面對許多風浪與未知的迷霧,卻也經歷了豐富的恩典與成長。回望一路,主耶穌始終同在,帶領我們在試煉中學習堅韌,在不確定中學習信靠。祂賜下失落中的平安、軟弱中的力量。有祂同在就是家,也因祂而仰望那更美的家鄉,在盼望中喜樂前行。

27:愛的家

作者姓名:Phoebe Yeung
版畫:6.75" x 7"

《Love Family》有雙重意思:「愛你的家庭」與「有愛的家庭」。
屋形的版畫中兩隻歌唱的小鳥,把家中熱鬧的聲音化成愛的旋律。
雖然嘈雜,但我心裡充滿感恩——因為這些聲音正代表着愛、代表着生命,
也讓我看見神所賜的恩典在日常中流動。

28:神的創造

作者姓名:Cecily Chang
版畫:5.5" x 7.75"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20)我們身處的大自然,就是神的創造。神所造的一切盡都美好。太陽是地球上光與熱的源泉,正如上帝是我們的力量之源。那天出門,看到不同於平日的可愛雲朵與太陽相映成輝,真是令人讚嘆!如果我們經常抬頭仰望天空,欣賞上帝的創造,就能更能深刻地體會上帝的應許亙古不變!

31:看不見的看得見

作者姓名 : 郭巧玲
光影

這幅名為《看不見的看得見》的藝術作品,運用線條、光芒和紅濾鏡表達「破碎中的恩典」主題。畫中的交錯線條象徵人生的脆弱與傷痕,背後透出的光芒則是神在軟弱中顯現的能力。紅濾鏡為作品增添靈性層次 -- 觀看者戴上濾鏡後,畫中傷痕消失,顯現出基督的光,象徵以信仰視角看見隱藏的恩典與守護。

作品背後源自作者自身生命中對痛苦與神同在的反思,如一場開車遇險卻蒙保守的經歷。畫作不僅是視覺創作,更是一種靈性的邀請,提醒人在苦難中轉眼仰望耶穌,發現祂無處不在的愛與能力。

欣賞步驟:

第一步:以自然眼光觀察畫作線條與縫隙,感受破碎與混亂。

第二步:戴上紅濾鏡觀看,體會畫面轉化與主耶穌光芒的出現。

第三步:默想生活中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恩典。

第四步:反思自己是否也為神設下「框架」,是否願意打開心靈,讓神自由作工。

這幅作品正如信仰本身,不在於「看見什麼」,而在於「用什麼看」。

32:基督受難

作者姓名 : 吳景霖
樂高

33:有限的屬性

作者姓名 : 唐茜梅
紙上水彩:21" x 17"

藍色的意義:去找尋最初的自己是什麼樣的。畫的中間是一個調色板,代表上帝創造的園子。調色板中間那個黑色的洞,代表那棵分別善惡的樹。

上帝是無限的,但人類被造時是有邊界的,比如那棵樹上的果子就不能吃。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人類需要去思考我們原本的屬性是:有限的。

34:錦綸系列(一):秋葉-采姿

作者姓名 : 李錦綸牧師博士
詩配實物:16.5"x12.5"

黃中帶綠的秋葉讓人意識到秋季已臨,再想人生雖亦已過半,但生命仍可展現其豐滿內涵而(為主)有所作為。  

35:錦綸系列(二):秋葉-玲瓏

作者姓名 : 李錦綸牧師博士
詩配實物:6.6"x8.8"

紅得發亮的秋葉讓人聯想起血紅生命,而葉脈卻呈現這生命的聯繫,從周邊反向追溯至根本之源:即「元」。「遡」表達了人在舟中的意境,順流而上到生命之主那裡。邊際的「徼」是借用了《老子》(一章)。

36:洗腳

作者姓名 : 林偉堃
數碼藝術

耶穌作為神子,為了愛門徒愛到底,而去洗門徒的腳。 洗腳禮是我認為信仰裡面一個重要的儀式。洗腳是愛的表達。僕人是按主人吩咐洗腳,平常人會顧慮不衞生、有臭味的腳。但基督徒洗腳卻是因為眼前的人也是神所愛惜、所創造的。

畫中左邊的腳有一大片傷口,是源於我有次在街上看見一個瘦削的男人的腳有一處見到肉的傷口。這畫面令我難以忘懷。耶穌傳道時醫治病人,他其中一個方式是「觸摸」。我將之結合洗腳的動作。洗腳,同時帶來憐憫的醫治。

觀看影片:創作記錄 >>

37:餐桌團契

作者姓名 : 林偉堃
數碼藝術

這是源自我在新約導論課程的其中一個報告題目——「餐桌團契」。 「飲食」在基督教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主題。耶穌透過「餐桌團契」或者「主餐」去呈現出天國的樣式。耶穌在筳席中沒有排除那些被法利賽人拒絕的人——「稅吏和罪人」,而是與他們建立關係。 猶太人在同一張枱用飯,代表群體的彼此接納,關係的維繫。在教會裏面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身分、階層、地位不同,但每一次的主餐都是提醒坐席的人:「我們都在基督裡成為一家人」。 這幅畫結合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角度。眼前的中式餐桌,一個擘餅的動作。中國所謂「民以食為天」,天國的子民也是「食」作為天國的呈現。同桌吃飯除了人,還有基督的身體,成為我們關係的連結。在飯桌上大家都是平等相待,同得飽足。

觀看影片:創作記錄 >>

38-01:安靜中聆聽神的同在

作者姓名 : 許棉文
攝影系列

當內心如湖水般澄明,我們才能映照神的榮美,聽見聖靈輕聲細語的引導。這相片呈現動中之靜,「靜」並非空白,是靈裡的清明之境。每日安靜親近神,是心靈重拾秩序與方向的時刻。你是否也願意每天留一段時間,靜下心來,與神相遇,讓祂在你生命的畫布上描繪出祂的心意?

經文:「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篇 46:10)

38-02:在孤單中與主同行

作者姓名 : 許棉文
攝影系列

有些路,彷彿如白鷺般,需要獨自走過;但因主同在,我們並不孤單。祂的陪伴是低谷中最溫柔的扶持——如同無聲的風,如同水面上的倒影,是重得力量的來源,讓我們再次站起來,繼續向前。這幅相片,是對心靈深處的一句低語:「你並不孤單,我一直與你同在。」

經文:「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詩篇 23:4

38-03:靜中等待,細察神蹤

作者姓名 : 許棉文
攝影系列

這相片畫捕捉了一瞬的靈動:在雪白的梅花枝頭上,一隻畫眉悄然降臨,啄食花蕊,輕巧如詩。這樣的美,不在喧囂中能被看見,只有當我們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才能在等待中遇見——那不經意間躍入視線的恩典。唯有靜心等待,才能發現神在生命枝頭所預備的驚喜與祝福。畫眉的悄然現身,是對安靜心靈的一份賞賜。

經文:「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 3:5–6

38-04:光照之下,生命甦醒

作者姓名 : 許棉文
攝影系列

一朵花,在黑暗中幾乎無法辨識;然而,一道光照下,她的色彩、紋理、生命力,瞬間甦醒,彷彿重新記起自己的存在與美麗。這幅畫捕捉的不僅是自然界的光影之美,更象徵那屬靈的真理:我們每個人都曾處於黑暗——懷疑、破碎、疲憊或自我否定之中。但當神的光照臨,祂讓我們恢復本相,讓我們看見自己在祂眼中的價值與榮美。

經文:「你們從前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以弗所書 5:8

39:一場光與盼望之旅

作者姓名 : 賈楠
攝影系列

“No temptation has overtaken you except what is common to mankind.
And God is faithful; He will not let you be tempted beyond what you can bear.”
— 1 Corinthians 10:13

Even in moments when I felt like giving up, He gave me light, in the form of warmth, friendships, golden mornings, streetlamps, and even funny little snow dogs.

I began with a single dot.

I continued with quiet steps.

I walked with light.

And I was never alone.

下載完整版本 >>

41:從歲首 – 陳頌恩院長新年祝福聯

作者姓名 : 郭朋
書法(行書):11.1" x 9"

這是一件命題之作,是加神溫哥華陳頌恩院長的新年祝福聯句,因此書寫了很多遍,這是其中的一件。

42:雲林逸興

作者姓名 : 郭朋
古典山水:6.1" x 17.6"

雲林子是元代隱士,人稱倪高士,書畫詩文俱入高格逸品,我就是在無事、無求、無擾、無想、無悶的悠閒狀態下體味雲林子那種高境。其實並非真的無事、無求、無擾、無想、無悶,而是拿起畫筆、面對紙片,突然的心空狀。在心靈處有事、有求、有擾、有想、有悶的狀態下基本畫不出什麼靜氣的好畫。有的畫動中本靜,很高的境界;有的畫雖表面追求靜雅,實際上卻很浮躁,筆墨不但達情,更能流露心機。

43:以藝育靈

作者姓名 : 何崇謙牧師博士
書法:27" x 14"

行草風格,以藝術滋養牧職,建立靈命;亦藉藝術創作、欣賞和支援,陶冶心靈。

44:牧養群羊

作者姓名 : 何崇謙牧師博士
Calligraphy:27" x 14"

牧者的首要職責是引導人歸向基督,而非引導人歸向自己。認識羊群是關鍵。牧養不僅僅是講道——更是認識羊群的名字、故事與掙扎(約翰福音 10:14)。每一個會眾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歷史與傷痛;牧者必須先深刻傾聽,然後才能帶領有方。

45:陶造

作者姓名 : 何崇謙牧師博士
書法:27" x 14"

陶造神學生命、踐行使命人生

46:撒網與餵養

作者姓名 : 何崇謙牧師博士
水墨淡彩:55" x 28"

默想約翰福音最後一章中,主耶穌給門徒顯現,再一次肯定他們的召命;縱然他們都在跟隨主的路上曾離棄主,但主深知他們的一時的軟弱和懼怕,再次將最初呼召他們得人如得魚的神蹟,使他們重拾作忠心的傳道者;更在醫治彼得的過程中,向他表達他不離不棄的愛(主動問彼得),並扎託付他牧養祂的羊。畫中充滿跳躍的魚,代表牧者招聚群魚(羊),並有牧者的杖都在魚獲中,表明傳道者的雙重職事。

47:浮沉天地間

作者姓名 : 何崇謙牧師博士
水墨淡彩:20" x 75"

山林之美表現了神創造的智慧,高山是最天然的屏障,使環境清涼溫暖;也是最天然的瀘水器,雨水霧水經高山向下流,使溪水清澈甜美。紅葉茂盛,色澤鮮麗,使人心曠神怡。「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賽54:10)

48:丘壑夢裡尋

作者姓名 : 何崇謙牧師博士
水墨淡彩:20" x 75"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與工作裡,人的精神負擔很重,影響人的身心靈。但眼前所見的宏山、雲變、流水的氤氳意象;這種煙氣瀰漫的景致,可使觀者如置身在夢中,暫時將繁瑣之事擱下,使心神煥發。「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觀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郭熙  (約1000年—約1087年),《林泉高致·山水訓》

49:看風望雲

作者姓名 : 何崇謙牧師博士
草書:18" x 68"

觀望風勢:古代農夫依賴天氣的規律,但風向常常顯示著不可預測的變化。若是一直等候完美的時機才下種,田地將永遠無法播種。

50:歷代信徒(至死忠心)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書法:21" x 15"

51:切慕你

作者姓名 : Jeannie Lam
粉畫:8" x 8"

“God, my soul longs for you, as a deer longs for streams of water.” — Psalm 42:1

A deer stands beside still water—not in leisure, but in need. Its stance becomes an image of the heart’s thirst for God: not mere curiosity of the mind, but the soul’s deep cry for true life.

The forest is dim, yet light threads through the canopy, rendering God’s presence perceptible even in shadowed places. The deer’s reflection rests upon the surface, recalling our own: when we draw near to God, we see ourselves more truly, and the life we bear is renewed.

Here the source of life is named: the faithful God whose promise does not change. The work proposes a simple, steady pursuit—to seek as the deer seeks—until, in the Lord, we find the fullness that satisfies and the rest that endures.

52:心靈黑夜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混合媒體:水彩、丙烯和硬筆:5.5" x 8.5"

這幅作品是在我生命經歷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所畫的。我一般不喜歡用深色調,但那天我感到好像黑暗在籠罩著我。繪畫的過程就像是在寫一首哀歌,幫助我釋放所有的負面情緒:痛、苦澀、迷失和絕望。當我用深深的暗藍色填滿紙張時,突然,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從埃及逃亡的故事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在黑暗而寒冷的荒野中,他們對未來一無所知,不知道該去何處。就在這時刻,上帝送來了火柱,給予他們溫暖,引領他們度過荒野中漫長的黑夜,不是一天,而是長達四十年!因此,我添加了火柱和《耶利米哀歌》中的希望詩句,是給予以色列人的,正是他們失去國土、被迫離流亡異地的日子。繪畫過程後,我感受到一種確信和希望。我將這件作品放在辦公室裡,提醒自己即使生活環境看似不確定、無法承受和絕望但要相信上帝的同在、供應和引領。

53:「大逃亡」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水彩:9" x 11"

這幅作品受施馬茲(Timothy P. Schmalz)的作品《未被察覺的天使》的啟發,該作品描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難民的逃難旅程,有一對天使的翅膀在他們中間。我的作品是對最近香港移民潮的回應。在過去幾十年因政治和社會動盪,許多人「逃離」了香港。這張畫上畫的是天星小輪,香港的標誌性代表,船上擠滿了要「逃亡」的香港人,他們正離開維多利亞港前往不同的目的地。在輪船後面是灣仔和中環區,背景是山頂,這些都是香港的地標。在輪船的前面坐著馬利亞、耶穌和約瑟,他們正從伯利恆逃往埃及。耶穌是神但他道成肉身,經歷人的苦痛,完全理解香港人經歷的離鄉背井。我們的主耶穌與我們坐在「同一條船」,無論我們往哪裡去,神都與他的子民同在。

54:「詩篇121篇:我要向山舉目」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硬粉彩、毛筆:8" x 10"

我 要 向 山 舉 目 ; 我 的 幫 助 從 何 而 來 ?
我 的 幫 助 從 造 天 地 的 耶 和 華 而 來 。(詩篇121篇:1-2節)

55:希望

作者姓名 : Jeannie Lam
粉畫:8" x 8"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羅馬書 15:13

這幅作品描繪夜空下的盼望。玻璃瓶裡的微光象徵人心中所存的希望,而滿天的星光就像神的恩典,皎潔的月亮像是提醒我們:即使在黑暗中,神的光仍然存在,祂的應許從未消失。

瓶子上的「Hope」字樣,不只是人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更是對神堅定的信靠。前方的青草代表生命的更新與成長,見證盼望能讓生命繼續茁壯。作者希望透過這幅作品傳達的信息是:在困難中不要失望,因為真正的盼望不是出於環境,而是出於那位使人「大有盼望」的神。

56:Let me see

作者姓名 : Jeannie Lam
粉畫:8" x 8"

「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 耶利米書 33:3

這位女孩安靜地站在海邊,看着那晨曦或暮光照亮的海面。前方的帷幕似乎被拉開,讓人看見更寬闊的景象——像是一種「看見」的渴望,不單是眼目的看見,而更是心靈的看見。

57:永恆之約

作者姓名 : Jeannie Lam
粉畫:8" x 8"

「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 創世記 9:13

彩虹橫跨於瀑布上空,象徵着神的應許與信實。瀑布的流水不斷傾瀉,就如同上帝的恩典,源源不絕地澆灌大地。綠意盎然的草原與小橋,帶來安穩與歸屬感,像是提醒我們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也能遇見上帝的同在。

這幅作品靈感及取材來自冰島Seljalandsfoss的壯麗景色,作者更想表達信仰中的盼望:無論世界如何變幻,神的慈愛與應許卻永不改變。

59:詠菊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中國畫(水墨):15" x 11.5"

60:倘若你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書法:55" x 29"

61:四海慶安灡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27.5" x 11"

62:詩篇23篇(橫)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書法:36.5" x 16"

64:吊蘭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中國畫(工筆):42" x 15.5"

65:玉蘭花

作者姓名 : 關慧心
水彩與防褪色墨筆

玉蘭花雖美,卻只盛開一時。雖相機拍攝作紀念,但似乎都是抓不住的影像。不過,我們的身體縱使會朽壞,卻不用覺得傷心害怕,且放眼於永恆,期待主再回來,並領受主所賜的榮耀與基業。「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8

66:生命之光

作者姓名 : Jeannie Lam
粉畫:7" x 7"

68:流淚撒種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書法:31" x 15"

69:對景不對山

作者姓名 : 何崇謙牧師博士
水墨畫:75" x 20"

70:山水

作者姓名 : 甄浩牧師
水墨畫:69" x 30"

71:四海慶安灡(直)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書法:31" x 14.5"

72:仰望星空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硬粉彩:6" x 6"

這件作品是受我們牧師在一個星期天的祝福語啟發的:「當你在黑暗中行走時,抬頭仰望天空,看著星星。抬起你的眼睛,仰望上天(上帝)。」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信息,鼓勵我們不要被困難的環境卡住了,而是仰望上天(上帝),因為他總是在那裡察看我們,引導我們。這幅畫描繪了一個人在旅途中,在一個寒冷而黑暗的夜晚穿越荒野。天空中明亮的星星是她在迷失時的伴侶和指南。星星的光線延伸到地面,覆蓋整個地球,象徵著上帝的無所不在。這幅作品使用了混合、摩擦和用硬粉彩和軟橡皮擦擦除技巧。

73:Jars of Clay

作者姓名 : 陳頌恩牧師博士
水彩、書法硬筆:8" x 10"

這幅畫是我最喜愛的聖經經文哥林多後書4:7的視覺表達:「但我們有這寶貝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這段經文在我面對各種壓力和歧視時給予我很大的力量、支持和鼓勵。這幅畫的第一個版本已送給我第一位受按牧職的女學生為禮物。這次製作了第二個版本,用於本次展覽。

Nov
03
2026年春季 碩士/文憑課程

2026年春季 碩士/文憑課程

[新生代的敬拜譚子舜牧師博士
這課程從基督教崇拜神學及社會科學中的代際研究作素材,探究新生代(以Gen Z為主要例子)該如何參與崇拜,並被崇拜所模造。

[輔導學導引] 黃天逸牧師博士
本課程幫助學生認識基本教牧協談。目的不是培訓專業教牧輔導員, 卻是裝備教牧同工或平信徒領袖更有效地輔導。會逐一解析輔導學的各項要素。教牧在華人教會不同境況下遇到的不同問題也將會提出探討。

[舊約歷史、文學及神學綜覽] 李日天博士
本課程會探討舊約/  希伯來聖經的內容、神學主題、和文學特色。我們會特別強調舊約書卷跟古代以色列和近東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的關係,  並且在這些前提下如何去理解這些書卷的訊息。同學們會接觸到現代常用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和舊約研究的重要議題。

[基督教倫理學] 李錦綸牧師博士
本課程檢視基督教倫理基礎並於個人及社會生活中之涵義。我們將探討在對比自然法和儒家倫理情況下,以上帝為本的基督教倫理其獨特之處,探討範圍包括人類真實狀況並對善惡的取態,人的行為背後該有的參照框架,人對於服從權柄、對生命、婚姻、財產、美名等的尊重。

以上四科皆適合首次修讀神學的弟兄姊妹,現屆同學亦可選擇修讀學分或旁聽。
有興趣修讀課程,可電郵至 registrar@ccstvan.ca 向註冊處同工查詢,謝謝!

Dec
04
12月公開講座《走進舊約敘事世界:創世記12-50章人物與脈絡探索》
晚上7時至9時

12月公開講座《走進舊約敘事世界:創世記12-50章人物與脈絡探索》

12月公開講座《走進舊約敘事世界:創世記12-50章人物與脈絡探索》
李日天博士,加神溫哥華助理教務長及聖經科教授
日期:2025年12月4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7時至9時
地點:高潔林自立中華基督教會 1933 Como Lake Avenue, Coquitlam, V3J 3R2
語言:廣東話 (普通話翻譯)
當弟兄姊妹們閱讀舊約時,常常會遇到不少困難,覺得它既陌生,又不知從何下手。然而,舊約的內容和文學手法卻是極為精彩的。這場公開講座將以創世記12-50章為例,一同探索閱讀舊約敘事的樂趣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合辦教會:高潔林自立中華基督教會報名:https://forms.gle/HLXx2VfNa9ZATrRY8

Nov
22
11月神學體驗課暨公開講座《教父神學: 東、西方教會對三一論的不同觀點》
下午2時半

11月神學體驗課暨公開講座《教父神學: 東、西方教會對三一論的不同觀點》

11月神學體驗課暨公開講座 《教父神學: 東、西方教會對三一論的不同觀點》
李錦綸牧師博士,加神溫哥華教務長及神學教授,國際教父學學會 (IAPS) 會員
日期:2025年11月22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半
地點:加神溫哥華校址 8971 Beckwith Road, Richmond, BC V6X 1V4
語言:普通話
教父是初代教會的牧者神學家,是神學的奠基者,東、西方教會又有各自傳統,提供對同一神學主題的不同觀點,因此豐富了我們對真理的認識。這次講座將介紹三一論這個重要課題。
報名:https://forms.gle/LQsdBd7KQ813JnVH9

Oct
01
《築夢校園.薪火相傳 — 加神溫哥華迷你積木》

《築夢校園.薪火相傳 — 加神溫哥華迷你積木》

《築夢校園.薪火相傳 -- 加神溫哥華迷你積木》
由本校教牧學碩士班 Jason 吳景霖同學為加神溫哥華用心創作的十週年紀念品,誠邀你一同珍藏與分享!凡於10月底前預訂『加神溫哥華迷你積木』者,即可獲得一張價值CAD $20的禮券,適用於2026年度的課程及活動費用。所得款項將全數用於支持加神溫哥華的神學教育事工。
訂購連結:https://forms.gle/aJqDwpbw8egzUyhK6
歡迎大家細看Jason創作的故事:https://us14.campaign-archive.com/?u=0e06c4277807ef50c00c5edb1&id=ad34051c3b

Explore our collection of 200+ Premium Webflow Templates

Need to customize this template? Hire our Webflow team!